查看原文
其他

幼童竟被父母活活打死?打孩子为何“上瘾”?父母和凶手有时候只有一线之隔

徐桂凤 徐桂凤 2023-10-13

 


已是腊月,春节将近,但是有一些孩子却无法和大家一起除旧迎新了。


在美国,一名5岁女孩被妈妈击打头部致死,然后被爸爸妈妈用盐裹满身体,“腌制”在自家中餐馆的冰柜里。



差不多的时间,国内同样发生了一起让人心痛的惨案。一名9岁男孩,因为弄丢了妈妈的手机,被妈妈绑起手脚打了几个小时。最后妈妈把孩子抱到床上去的时候,孩子说:“妈妈,我不想看到你”。

 

妈妈很生气,就自己回了房间,而这句话则成了妈妈听到孩子说的最后一句话。如果这句话是孩子的心愿,那么他的心愿实现了,但却是以让人无比痛心的方式……




写到这里,我实在忍不住流泪。


是到底是什么,使这些曾经是孩子最亲爱和信任的人变成了断送他们幼小美好生命的“刽子手”?


有人说这些事件只是偶然,但其实并不是。


东莞4岁留守儿童与父母团聚两个月,就被父母打死。

深圳8岁女孩被妈妈殴打后发烧,强行灌药后呛死。

西安9岁男孩因为考试考了70分,被父亲打死。

兰州,因未交作业,父母打死7岁小儿子,打伤9岁大儿子。

南通,4岁孩子因为不会写数字5和8,被父母用皮带和擀面杖打死。

义乌,6岁女孩因为不想要弟弟嚷着要爸爸找新妈妈,被怀孕4个月的妈妈打死。

贵州,5岁女孩不会用普通话念唐诗,被妈妈打死。

湖南,3岁女孩因为和奶奶亲,不和妈妈亲,被妈妈打死。


还有很多,很多…………


我相信,这些父母也曾期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也曾将孩子捧在掌心中呵护,也曾每天为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欣喜,也曾不厌其烦地在朋友圈“晒娃”……


然而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让那么多的父母从曾经的守护者,变成了杀害孩子的凶手?



一、棍棒之下出孝子?是谁赋予父母体罚孩子的权利


我曾经听有的父母说:“孩子是我生的,骨头都是我的,我怎么就打不得了?”


我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很多父母的想法:“孩子是我生的,生命是我给的,就是我的私有物,我想打就打。”


因为不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只是自己的私有物,自然就会觉得有资格对孩子做任何事情。于是,很多父母不觉得打孩子有任何问题,还会说:“孩子不听话就是要打”,或者说“棍棒底下出孝子”。


我们祖辈父辈都是这样过来的,他们也没有机会接触科学育儿的观念,所以一直模仿和传承者上一代的做法,那是没有办法。可是我们这辈人,却仍然有那么多人的不学习不反思,在麻木中打孩子,在打孩子中麻木。


更可气可笑的是,还有所谓的育儿文章宣称:“孩子有几打几不打”,“为什么外国的孩子不能打,咱们中国孩子需要适当打一打”……,真是荒谬无稽!


这也难怪,那个把5岁女儿打死的妈妈会在法庭上辩解:“孩子不听话,难道不应该打吗?”


我之前写文建议家长不要打孩子,也有人留言问:“不让打孩子,那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现在有这么便捷的网络讯息,就连我的公众号写了一两篇孩子遇到各种情况怎么办的文章,不好好学习,只盯着“孩子不听话就打”的“法宝”,我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真是:装睡的人永远喊不醒。



二、越打越上瘾?是什么让家长的惩罚升级


从行为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综合分析,打孩子的过程和结果对大人打孩子的行为有强化作用。


行为学来看,当孩子“不听话”,大人动手去打,很多孩子都会因为恐惧而服从;有的孩子甚至会发展为在父母面前就条件反射式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和音量,也会改变自己在父母面前的行为。


因为孩子“怕自己”,在自己面前非常顺从和听话,这个结果让很多父母觉得很有成就感。于是,这种结果就会去强化这些父母打孩子的行为,尤其是父母不耐烦、疲劳的时候,很多父母会下意识开始用这种方法去快速寻求“耳根清净”。


但是,行为学上还有一个词语叫“习惯化”,也就是说当孩子频繁被打,他们对被打的恐惧会逐渐减少,于是他们的行为表现就没有以前被打那么令父母满意了。这个时候,很多父母会采用的办法是:惩罚升级。


打的更厉害,打的频繁,打的花样更多……一步一步,父母在打孩子的路上越走越深,偏离原来那个爱孩子的父母越来越远……



而从心理学上来看,打孩子之所以会“上瘾”,是因为“攻击转移”。意思是:一个人会把自己的愤怒和沮丧通过攻击力量悬殊的无辜之人来发泄出来。


这种现象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叫“踢猫效应”(Kick the cat)。在一个英国戏剧中,有这样的一个场景:一个人很烦躁的时候,踢了猫一脚,然后那个猫就去咬了老鼠一口,然后老鼠就去咬了主人的衣服。


这个场景被后面的人延伸到家庭关系和家庭动力结构中,因为大家发现:很多父母会把自己生活工作中不顺的压抑和怒气,通过打孩子来发泄出来。



正如这幅漫画所描述的,当我们内心因为各种原因积累了很多的愤怒,而如果这些愤怒无法通过其它渠道发散或者调节的话,就非常容易发泄到比我们弱小的人身上。


如果家里有孩子,而父母又不及时自查自省,孩子就非常容易被当成愤怒的出口,哪怕父母的那些愤怒从根本上和孩子毫无关系。



三、不打孩子怎么办?试试情绪管理


首先,请真的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平等的个体来尊重。孩子是我们生的,但是不代表他们就比我们低一等,更不是我们的私有物。


其次,请大家了解:打孩子虽然可能让孩子有短暂的顺从和害怕,但是从长远来看,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是亲子关系上,还可能影响孩子的各项发展。(具体请参考我之前写过的文章:打孩子还分“科学”和“不科学”?统统不科学!


最后,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情绪,都会有生气、沮丧、烦躁等时刻,这非常正常。但是,作为父母,我们有责任去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情绪表达方式。



很奇怪的是,很多父母明明自己情绪非常不稳定,却丝毫见不得孩子的哭闹发脾气。这种“州官四处放火,百姓丝毫不能点灯”的做法,恰恰说明这些父母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非常差,孩子的任何情绪都非常容易激起他们的情绪反应。


我们不是让大家在孩子面前都成为没有任何情绪的“圣人”或者“木头人”,而是在孩子面前守住自己的界限。当自己情绪波动大的时候,至少给自己一个“time-out”的机会去冷静和调整,一定要守住“不动手”的底线。



如果是孩子的问题,解决情绪以后,蹲下来了解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孩子的内心想法,再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如果不是孩子的问题,除了积极想办法解决自己的问题外,还需要告知孩子父母生气不是因为他的原因。


最后,我曾经做过一次讲座(如何避免使用“狮吼功”),里面也有提到一些小方法和技巧。这次讲座会一直免费,请大家有需要的时候就随时进去听一听(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我的荔枝直播间。)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作者:徐桂凤, 授权首发于【妈咪知道】【妈咪知道】app致力于为妈妈、宝宝提供移动健康管理服务。


相关阅读:

孩子道歉态度不“端正”,家长继续“教训”到底是为了什么?

打孩子还分“科学”和“不科学”?统统不科学!

“再不乖,妈妈就不要你了!”别让威胁式育儿毁了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不听话,这或许是绝大多数育儿问题的根源......

如何帮助孩子认识和管理情绪


更多文章请进入公众号左下方“文章目录”分类查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